2025-09-16 18:05:01 编辑:保定环球教育 浏览:(2次)
保定环球教育托福培训咨询热线:0312-5936111,18931203815(微信同号)
环球教育保定托福培训机构提供:2025年9月13日托福考试真题机经:口写题量缩水!ETS提前“剧透”2026改革信号?关注环球教育保定分校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保定托福考试资讯。
本场托福考试的上午场只有2套口写,经历了前面机场“放水式”旧题考古,这次突然来了个措手不及!面对这一猝不及防的规律调整,有些考生推测官方可能在进行题库优化,或是为“新托福”的考试时长变化做铺垫。下一场考试在17号,ETS又会出什么新花样呢🙊先来看看这场考试有哪些内容吧👇
阅读
R1
The Waterfall Environment
瀑布对生物的双重屏障作用:既是地理隔离带,促使河流上下游演化出不同变种或独特鱼类;又非绝对阻碍,部分生物(如大西洋鲑鱼)可借水流跳跃越过较低瀑布,人类也会通过修建鱼道等方式帮助鱼类逆流。
鱼类顺流与突破瀑布的策略:顺流时,小落差瀑布因水流缓冲无明显难度,但瀑布和急流会淘汰部分浮游生物,仅少数物种能在陡峭水域存活;除游泳、跳跃外,特殊物种(如鰕虎鱼、幼鳗)还会通过岩壁攀爬、绕行潮湿区域等方式突破屏障。
瀑布的生态双重性:一方面分隔河流适宜生物生存的区域,另一方面提供独特栖息地 —— 湍急水域氧气充足(需充足阳光),利于藻类等植物光合作用,孕育的小型动植物(如苔藓、水螨)是河流重要食物链基础;同时,多数生物无法长期在此生存,适应物种需借助岩石周边缓流区躲避强流。
R2
The bheavior of Magma
瀑布对生物的双重屏障作用:既是地理隔离带,促使河流上下游探讨了火山喷发剧烈程度不同以及岩浆有的在地球内部凝固成岩、有的喷发出地表成熔岩的原因,指出需考虑岩浆的性质与行为。岩浆形成后因密度小于周围岩石向地表上升,上升中会冷却(进入更浅更冷的地层)和压力降低(上覆岩石重量减少),冷却使岩浆凝固,压力降低则保持其液态。岩浆上升时是否凝固或保持液态取决于岩浆类型,玄武岩浆常喷发出地表,花岗岩浆通常在地球地壳内凝固,二者在二氧化硅和水含量上存在差异。
R3
Challenge of Mesopotamian Agriculture
· 美索不达米亚作为世界最早文明之一的发源地,其农业曾一度繁荣,但发展过程中面临两大核心挑战,制约了农业的长期稳定:
一、灌溉引发的土壤盐渍化问题
该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地下水中含有大量溶解盐,且地下水位较浅。在农业生产中,灌溉虽能在短期内提高作物产量,但存在显著隐患:
灌溉后,水分蒸发会使地下水中的盐分残留在土壤表层;
若长期进行高强度灌溉,不采取适度灌溉或休耕等缓解措施,盐分将在土壤中持续积累,最终导致作物中毒,反而使农业增产难以为继,牺牲了长期产量。
二、河流径流与作物生长季不匹配
苏美尔地区的农业依赖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水资源,但两条河流的径流时间与作物生长需求存在严重错位:
R4
New farm technology and the horse
在欧洲中世纪,马在农业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古代农民最初依赖牛(还有驴或马)拉犁,牛作为动力源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 - 3000年,而马的使用晚了约2000年。牛的挽具是套在脖子上的木轭,因牛的骨骼结构,牛需成对并排工作。但马比牛更有耐力,平均每天能多工作两小时,用马替代牛是农业上的重大技术革新。另外,适合牛的刚性木轭在马上效果不好,马的颈部较长,更适合用项圈类挽具,而非会让马颈部受压迫、且在马移动时带子易移位的喉腹带挽具。
听力
C1
教授指导学生修改报告
1、核心问题教授指出 Dylan 的报告对关键概念描述过于简略,且结构存在重复基础知识的问题。
2、教授建议- 概念补充:需详细解释报告中 “窃取” 的实质 —— 大麦哲伦云(LMC)凭借更强的引力,从邻近的小麦哲伦云(SMC)吸引恒星的过程。- 结构调整:避免重复天文学基础知识,直接以天文学家的观测结果为切入点;重点突出 LMC 中约 6000 颗恒星的关键特征(反向旋转、较低重元素含量),以此证明这些恒星源自 SMC。
C2
学生咨询图书馆升级影响
1、图书馆动态:图书馆将进行升级,升级后区域面积更大,其中 3 楼将优先关闭
2、学生诉求:该学生虽非毕业生,但参与了一个特殊项目,核心目的是询问图书馆升级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工作。
· L1:睡眠与认知、学习的关系
① 核心主题:探讨睡眠对认知能力与学习效果的影响。
② 实验设计与结论:- 实验分组:将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进行短暂休息,另一组睡眠整晚;-实验结果:睡眠整晚的一组,学习表现更为出色。
③ 睡眠层次补充:提及睡眠可分为浅睡眠、中睡眠和另一种睡眠。
· L2:德国动画先驱 Lotte Reiniger 的作品
① 核心定位:通过与迪士尼对比,强调 Lotte Reiniger 的先驱地位 —— 尽管迪士尼后续的动画长片在技术上更复杂先进,但 Reiniger 才是世界首部动画长片的真正创作者。
② 作品特点:传统与创新融合:-传统吸收:借鉴并创新了传统影子戏的艺术形式;-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包含三层玻璃的多层摄影机,用于拍摄独特的剪影动画电影。
· L3:细胞共生相关内容
① 核心主题:介绍两种细胞的共生关系,重点提及 “内共生理论”(endosymbiosis)。
② 关键证据:指出证明细胞共生关系的核心证据之一是 DNA 模式。
口语
TASK 1
是否同意 “人们应每天花时间读新闻了解世界各国动态”
TASK 1
偏好团队运动还是个人运动
TASK 2
1、阅读观点:建议将多个短假期合并为一周长秋季假期
-支持理由
1:学生能获得更充分的休息,缓解疲劳。-支持理由 2:对有科研任务或大型作业的学生更有利,可集中时间推进任务。
2、听力观点:学生反对该建议-反对理由
1:合并假期会缩短学期时长,导致每学期学习节奏加快,学生学习压力更大、更紧张(stressful)。
-反对理由
2:多数学生不会利用长假期做科研或写作业,反而会外出游玩,无法实现阅读中 “助力学习任务” 的预期目标。
TASK 3
1、术语定义(阅读核心)
• Pregiving:企业或组织为说服人们购买产品或捐款,先向对方赠送小礼品的商业策略,通过 “先给予” 降低对方抵触心理,提升接受度。
2、听力案例
• 背景:教授年轻时任职的公司,计划为当地河流清扫工程筹款,初期民众不愿捐款。
• 策略实施:教授团队购买小日历作为礼品,向潜在捐款者免费赠送。
• 结果:民众接受礼品后更愿意捐款,虽投入了购买日历的成本,但最终筹集到更多资金,河流清扫工程顺利推进并成功完成,印证了 Pregiving 策略的有效性。
TASK 4
核心主题:植物应对洪涝环境的两种适应机制(adaptation)
1、机制
1:物理结构适应(Physical adaptation)
-原理:通过特殊的生理结构获取生存所需资源。
-案例:部分草本植物(grass)的根系生长在水面之上,可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避免根系因洪涝缺氧坏死。
2、机制
2:繁殖方式调整(Reproduction change)
-原理:根据环境条件调整繁殖时机,提高后代存活率。
-案例:某类植物仅在气候干燥时释放种子,避免种子因洪涝被冲走或浸泡腐烂,保障种子顺利萌发。
写作
学术讨论
灵活的工作时间Dr. Diaz 提出,在管理者面临的 “如何确定员工应拥有多少自主权” 这一挑战中,聚焦 “在具备实施条件的行业里,灵活工作时间政策(允许员工自主设定工作时长,如比常规时间早开始工作)是否利大于弊” 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 Claire:支持灵活工作时间政策· 核心立场:认为灵活工作时间是合理的政策,能带来积极效果。· 关键论据:可彻底解决员工上班迟到的问题。当员工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上班时间时,不仅对员工自身有利(无需被迫适配固定时间,减少时间冲突),还能减轻管理者负担 —— 无需每天检查员工是否 “准时到岗”,实现员工与管理者的双向受益。
2、 Paul:反驳灵活工作时间政策(针对 Claire 观点提出质疑)· 核心立场:不认同 Claire 的观点,认为该政策存在明显隐患。· 关键论据:重点关注 “工作协同需求”。若员工按自主时间工作,可能出现 “员工不在岗时,客户或同事有业务需求却无法联系” 的情况,这会给他人带来不便甚至引发不满,进而损害工作关系,最终对公司整体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学术讨论
关于四天工作制Dr.Gupta 提出,当前许多国家的标准工作制为 “每天 8 小时、每周 5 天”,而部分人主张推行 “缩短工时但不降低薪资” 的四天工作制,该模式存在利弊争议,进而引导讨论:“你对实行较短的四天工作制持何种观点?理由是什么?”1、 Kelly:支持四天工作制,但需附加条件· 核心立场:认同推行四天工作制,但明确反对 “每天工作 10 小时” 的配套方案。
· 关键论据:
-否定 “10 小时 / 天” 方案:她指出部分四天工作制计划要求每天工作 10 小时,而多数员工会因过长的单日工时感到疲惫,这种疲劳状态反而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降(counterproductive),违背缩短工时的初衷。
-明确支持方向:仅认可 “每天不超过 8 小时、每周四天” 的模式,认为该模式既能实现缩短周工时的目标,又能避免员工因单日负荷过重影响工作状态。
2、 Paul:反对推行四天工作制· 核心立场:从自身国家工作制现状出发,认为四天工作制的变革过于激进,不具备可行性。· 关键论据:- 现状适配问题:他所在国家的现有工作制为 “周一至周五全天 + 周六半天”,若直接过渡到四天工作制,变革幅度过大(too drastic),员工可能难以在大幅缩短的工时内完成原本的工作任务。
- 工时分配逻辑:他认为 “将工作分散到更多天数完成” 比 “压缩到更短时间内集中完成” 更能减轻工作压力,而四天工作制的 “压缩式工时” 会增加员工的任务完成压力,不利于工作质量与效率。
综合写作
渡渡鸟灭绝原因
一、阅读观点:人类活动是导致渡渡鸟灭绝的核心原因。阅读认为,17 世纪初荷兰殖民者抵达毛里求斯岛后,渡渡鸟在百年内灭绝,且人类活动是关键诱因,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证据:
1.渡渡鸟易被人类捕猎:渡渡鸟既不会飞也无防御能力 —— 因岛上原本无天敌,未演化出逃跑、躲藏或攻击行为。对人类而言,它是岛上除蝙蝠外唯一的本土哺乳动物,是现成的肉类来源,只需短期捕猎就可能将其推向灭绝边缘。
2.人类破坏渡渡鸟栖息地:渡渡鸟为森林鸟类,荷兰殖民者定居后,大规模砍伐森林用于农耕,导致渡渡鸟失去食物来源与栖息场所。叠加此前捕猎已使渡渡鸟数量大幅减少,栖息地破坏最终让其灭绝成为必然。
3.毛里求斯原本是渡渡鸟的稳定生存环境:考古证据显示,渡渡鸟在人类抵达前已在岛上生存数千年,说明毛里求斯能提供适宜且稳定的生存条件。若没有人类干预,渡渡鸟本可继续存活,而人类抵达后数十年内其便灭绝,进一步指向人类的影响。
二、听力观点:反驳 “人类活动导致渡渡鸟灭绝”,提出其他可能性听力通过三点证据,对阅读观点进行反驳,认为人类并非渡渡鸟灭绝的主因
1.人类捕猎渡渡鸟的可能性低:一方面,荷兰人居住点未发现任何渡渡鸟骨头,无直接捕猎痕迹;另一方面,根据荷兰人的记载,渡渡鸟的肉质极差,人类缺乏主动捕猎它的动力。
2.栖息地破坏时渡渡鸟或已灭绝:历史记录显示,人类开始砍伐森林、破坏渡渡鸟栖息地的时间,晚于渡渡鸟实际灭绝的时间 —— 即栖息地被破坏前,渡渡鸟可能已不存在,因此栖息地破坏并非其灭绝原因。
3.自然灾害或为真正灭绝诱因:化石证据表明,渡渡鸟曾经历过多次自然灾害(如洪水,flooding),这类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更可能是导致渡渡鸟灭绝的真正原因。
学术讨论
交通拥堵问题教授在政治科学课上提出问题:全球城市区域需解决市中心交通拥堵问题,部分政府尝试通过 “拥堵收费”(高峰时段驾车进入市中心需缴纳高额费用)缓解拥堵,询问该举措是否是好主意及原因。
1、 Andrew:反对拥堵收费·若实施,部分司机高峰时段会避免进入市中心,当地商家会因顾客减少受损,且商家纳税,城市可能因商家收益减少而税收受损,整体损失大于收取的拥堵费。
2、 Claire:支持拥堵收费·因为若人们需额外付费进入市中心,可能会拼车分摊费用。交通拥堵的一大原因是很多人独自驾车,拼车能减少车辆数,缓解拥堵。
相关推荐:
托福最新考试资讯
咨询热线:18931203815
北京环球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信箱:Marketing@gedu.org
投诉电话:010-62125800-2572 Copyright © 1997-2020 Global Educ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